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仁达 >> 仁达快讯 >> 研究快讯 >> 正文

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的发展路径与战略思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07-04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5

【本文导读】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筹备工作已提上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战略转型、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多重挑战。仁达方略认为,国有企业的“十五五”规划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兼顾国家战略使命与市场化竞争力,在以下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一、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化改革并重


国有企业需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厘清功能边界:


1.战略性领域强化控制力:在能源安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国有企业应通过技术攻关和资源整合巩固主导地位;


2.竞争性领域提升效率:对充分市场化行业(如消费品、部分服务业),需加快混改、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市场化机制落地,以ROE(净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为核心考核指标,避免“规模导向”的粗放发展。


观点建议:国有企业可探索“分类考核”机制,对战略性企业侧重长期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安全,对竞争性企业强化资本回报率要求。


二、从“技术应用”到“原创引领”


当前国有企业在部分领域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尤其在芯片、新材料、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依赖进口。“十五五”期间需实现三大转变:


研发模式:从“引进消化”转向“原创研发”,联合高校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


激励机制:试点科研人员“项目跟投制”和知识产权分红,打破“工资总额”限制对高端人才的束缚;


容错机制:设立战略性创新基金,允许关键领域研发投入不计入短期业绩考核。


案例借鉴:中国中车在高铁领域的成功源于“国家需求+市场化研发”双轮驱动,这一模式可复制到其他卡脖子领域。


三、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需超越简单的ERP或智能化改造,转向全产业链协同:


1.数据资产化:建立行业级数据交易平台(如能源央企的碳数据共享);


2.供应链穿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上下游实时动态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


3.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如三一重工的“根云平台”)。


风险提示:需防范“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无效投入,建议以“业务痛点解决率”作为数字化项目评估标准。


四、超越“减排合规”,抢占标准制定权


“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需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布局:


新能源产业链主导:央企应主导光伏、氢能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


碳金融探索:推动碳排放权、绿证交易与金融工具结合,开发碳保险等创新产品;


ESG治理升级:将ESG指标纳入董事会考核,避免“漂绿”行为。


观点建议:电力、钢铁等传统行业可通过“绿电+循环经济”模式,将环保成本转化为技术壁垒。


五、从“资源获取”到“规则输出”


“十五五”期间,国有企业出海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建议:


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转向“技术+基建+标准”组合输出(如中国铁建的高铁全产业链出海);


本土化协作: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联合民企共建产业园,降低政治风险;


软实力建设:加强国际ESG信息披露,参与ISO等国际标准制定。


以“动态能力”应对不确定性


“十五五”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国有企业需在“百年变局”中兼顾安全与发展。仁达方略认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动态能力”——即快速感知政策、技术和市场变化,并通过组织变革实现资源重构的能力。建议国有企业在规划中预留20%—30%的战略弹性空间,以应对突发性战略机遇或风险。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