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五五”:中国航空业破局之路——从高压内卷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08-1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34
【本文导读】
核心矛盾:高压管理与行业寒冬的双重挤压
上个月底,已退休三年的东航原董事长刘绍勇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几乎同时,一份民航总局对航空事故的答复函在社交媒体流传,核心内容引人深思:“不予公开”。
这恰似当前航空业困境的隐喻——深层问题被严密包裹。一位飞行员曾向媒体透露,当年新舟60事故频发时,局方领导讲话直指核心:“我们就说飞行员的问题。”
1.紧绷的弦:从“无后果违章”到心理崩溃
7月2日,南航飞行员李某某因工作纠纷刺伤同事后跳楼身亡,揭开航司严苛管理的冰山一角。南航推行的“无后果违章”与“升一格处罚”制度,已将管理异化为:
绕机检查时长偏差即罚、袜子颜色错误即罚、衣帽不整停飞三天。
飞行员因“没系好鞋带”被批(尽管公司配发的鞋无鞋带)。
机长因航班错误被罚连续两周凌晨4点执勤,最终导致脑梗(界面新闻报道)。
飞行员生存状态堪忧:连飞3天后需立即参加晨间会议,次日全天复训,第三日培训加考试——这直接违反民航法规“执勤144小时休48小时”的规定。
2.内卷长空:过剩运力与亏损黑洞
行业转折点始于2007年三大航自费招飞,飞行员选拔机制转向航司内部主导。疫情更将矛盾彻底暴露:
东航亏损轨迹:2019年盈利30亿→2020年亏120亿→2021年亏120亿→2022年亏370亿→2023年亏80亿→去年亏42亿(累计超700亿)。
飞行员过剩:执照数量从2019年6.8万本激增至去年近9万本,“你爱飞不飞,不飞有的是人飞”成现实。
3.安全困局:从“连坐式排查”到操纵僵化
2018年首都航空澳门事故后,杭州分公司因大排查近乎瘫痪。如今“一人差错,全公司排查”成为常态:
飞行员因操作失误触发地形警告遭审计,深层原因实为管制指令延迟与高压政策叠加(“地形警告出现了”)。
机长不敢让副驾操作起落(南航787擦机尾事件加剧该现象)。
2020年调查显示16%飞行员存在心理问题,航司心理筛查负责人坦言:“我自己快成精神病了”。
“十五五”破局方向:从生存挣扎到价值重构
方向一:重塑人才生态
优化选拔机制:扭转2007年以来航司自招导致的封闭性,建立透明公平的飞行员培养体系;
破解过剩困局:严控新增执照(当前9万本远超需求),推动过剩飞行员向通航、培训领域分流;
保障身心健康:落实144+48强制休息,将心理筛查与支持纳入安全体系。
方向二:重建安全文化
终结运动式排查:首都航空式“近乎瘫痪”的整顿不可重现,建立差错分级管理制度。
革新训练体系:允许副驾驶在模拟机充分训练(避免南航擦机尾事件重演),推广人因工程培训;
加强协同机制:解决管制指令与飞行操作的时序矛盾(如地形警告事件)。
方向三:突破盈利困境
精细化收益管理:告别北京大阪往返1000元(单程250元/人)的恶性价格战;
重构成本结构:警惕“一切成本皆可降”(川航标语)导致的餐食缩水(南航餐标仅18元)与服务劣化;
开拓高价值市场:学习2015年新开110条国际航线的开拓精神,发力“一带一路”货运、高端商务线。
方向四:技术赋能安全与效率
推广智能辅助系统:通过地形预警、自动油料管理等技术降低人为差错;
建设数字孪生平台:模拟飞行环境优化航路设计,提升飞机利用率(当前停飞机型过多);
区块链应用:实现飞行员资质、维护记录等数据的不可篡改存证。
重返蓝天初心
当亚洲航司每客利润仅1.8美元(一杯瑞幸的价格),当飞行员在“没系鞋带”的荒诞处罚中崩溃,中国航空业需要的不仅是运力增长,更是发展逻辑的重构。
“十五五”规划必须直面6.8万本到9万本执照背后的过剩之痛、四年亏损700亿的生存危机,将人的价值重新置于产业核心——毕竟,没有心理健康的飞行员,便没有真正的飞行安全;没有合理利润的航司,终将失去翱翔蓝天的资格。(部分核心观点来源公众号兽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