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10-13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14
【本文导读】
蜀道集团车路协同技术试点路段上,拥堵率下降15%,事故处置效率提升50%,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高速公路企业向“新”而行的集体蜕变。
八月盛夏,张家口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玉玲与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党委书记王彦宏的手再次紧握,双方围绕张家口地区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发及“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的合作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远在西南的贵州,一项投资16.92亿元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即将启动招标。
从华北到西南,从能源转型到数字升级,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中国高速公路系统中推进。当“十五五”的号角即将吹响,高速公路企业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驱动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01 战略先行,构建规划新体系
高速公路企业的“十五五”规划制定,正从传统的建设思维向系统性、前瞻性战略谋划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规划视野的拓宽与规划方法的革新上。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翔的讲话掷地有声:“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提出,要“科学谋划‘十五五’,对标上级要求,围绕主责主业,确立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这一要求正在被企业落实为具体行动。
在另一家企业集团的科技创新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上,与会者达成共识:将“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主战场’。会议明确指出,要“实现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制定者们展现出敏锐的前瞻性。襄阳交通运输局计划科科长李玲道出了规划工作的精髓:“提前一年完成前期工作,摸准理清我们缺什么、要什么、建什么,这样才能谋划层次高、体量大、上档次的重大项目入库。”
这种思路使襄阳储备了超过200个项目,为“十五五”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数字转型,打造智慧新公路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速公路企业“十五五”发展的核心战略。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正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蜀道集团牵头实施的“车路协同技术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近期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该项目实现了异常交通事件“秒级发现、分钟级处置”的技术突破,使试点路段拥堵率下降15%,事故处置效率提升50%。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成果已在河北、浙江、云南等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应用。
河北高速集团的“高速云”平台展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广度。该平台月均登录量达10万余次,关键数据月均增长约18万条,实现了云业务覆盖率、系统数据使用率、移动办公业务覆盖率三个100%。
2024年,该集团完成首批数据资产入表约500万元,资产评估逾1亿元,成为河北省首批实现数据资产化的集团级企业。
中天公司的“河南高速主动管控系统”创新性地构建了“路—数一体”融合基础设施,实现了物理路网与数据路网的深度联动。该系统能够精准破解收费站、匝道等瓶颈问题,动态优化易堵路段通行效率,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处置速度,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公路学会公路微创新大赛铜奖。
03 绿色低碳,开辟能源新赛道
高速公路企业的“十五五”规划中,绿色低碳发展已从辅助题升为主题词。企业纷纷探索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张家口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与华北院的座谈会上,丁玉玲董事长介绍了公司的转型战略:“张高发公司起源于高速公路运营,近年聚焦新能源领域积极开展市场转型,全力抢抓新能源指标,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市场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电交易成果丰硕。”
华北院王彦宏董事长则回应表示,希望双方在“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和交能融合课题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一对话揭示了高速公路企业“十五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交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
中天公司获奖的“高速公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技术高度。该系统创新性地整合服务区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资源,实现能源聚合与智能调度,其核心创新点包括“智能优化调度、数字孪生可视、智能决策支持、主动预警响应”四个方面。
通过智能算法实时协调发电和用电设备,最大化消纳绿电,降低碳排放,展现了高速公路企业绿色转型的技术实力。
04 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新活力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高速公路企业“十五五”规划落地的关键保障。在这方面,多家企业探索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模式。
河北高速集团突破传统工程思维,实施了完善的“揭榜挂帅’‘攻坚竞跑’机制”。通过设置科研项目阶段性任务目标和个性化奖惩机制,大幅提高了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效率。
同时,该集团优化了科技创新项目立项、采购、实施全过程管理流程,充分激发了各子公司和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
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成为企业创新的坚实后盾。河北高速集团2022年完成研发投入5.1亿元,2023年增至6.6亿元,2024年预计将达到7.8亿元,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刚性增长。
这种投入力度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
中原高速的创新则体现在投融资模式上。公司近期公告,将投资1.9亿元实施“一轴一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建设项目。
该项目覆盖G4京港澳高速、S1机场高速、S88郑栾高速等重要路段,通过智慧化升级提升通行效率及司乘出行体验,缓解拥堵、降低事故率。
05 未来之路,前瞻布局新方向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门槛上,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方向已清晰可见。
河北高速集团技术创新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描绘了未来蓝图:“以集团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按照‘体系—场景—项目’三个层次,构架集团‘1+5+N’的科技创新总体架构。”
这一架构包括1个数字化集团、5个产业创新体系、N个创新场景,目标是在“十五五”期间形成五个产业创新体系:数字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与能源融合、新质生产力应用、先进交通装备材料。
智慧化、绿色化、安全韧性提升将成为未来高速公路的关键词。京雄高速公路的3728根智慧灯杆已经展示了未来公路的雏形——这些灯杆整合了摄像机、能见度检测仪、路面状态检测器、车路通信设备、可变信息标志等智能设备,具有智能感知、智慧照明、雾区诱导等“一杆多用”的功能。
襄阳的规划者们正努力将一条连接二广高速与303省道的乡道挤进省“十五五”规划。这种未雨绸缪的项目储备意识,正是高速公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
贵州16.92亿的数字化项目招标在即,河北高速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超20%,中原高速1.9亿的智慧通道建设蓄势待发。
这些数字背后,勾勒出中国高速公路的未来图景:延崇高速上的准全天候通行,燕赵驿行的智慧服务区,蜀道集团走出国门的车路协同技术。
当“十五五”的朝阳升起时,这些贯穿中国大地的公路动脉,将承载着车路协同、绿电储能、数字云网的创新基因。
它们不只是连接城市的通道,更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