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达洞察】“十五五”规划从纸上蓝图到增长实绩的跨越之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11-03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14
【本文导读】
在咨询行业深耕二十余年,见过太多企业陷入了“战略悬浮”的困境——宏大的战略愿景被装帧成精美的手册,却在执行中逐渐失速、变形,最终沦为档案室的陈列品。大多数战略失败并非因为规划不周,而是因为战略与执行严重脱节。《财富》杂志的调查曾指出,即便是全球领先的企业,也只有不到10%的战略得到了有效执行。
当战略遭遇现实
2025年初,一家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制定了“三年内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40%”的战略目标。半年后,复盘时却发现推进缓慢。深入调查后发现,海外事业部仍在沿用国内市场的考核指标,研发部门的产品开发路线图并未考虑海外用户需求,而人力资源部的外语人才招聘计划更是迟迟未能启动。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中基层信息断层,战略传递逐层衰减。企业高层往往对战略目标“了然于胸”,而中基层员工却认为战略“高深莫测”,与自身工作相去甚远。
行动计划与战略目标脱节,横向纵向均存在脱钩现象。部门之间信息墙高筑,缺乏协同配合,没有基于战略目标形成端到端的闭环连接。
缺乏合理的落地机制。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战略监督、评价和修正体系,或者在激励系统方面与战略导向无关联。
优秀企业的破局之道
面对这些挑战,近年来一批企业通过科学的战略解码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燕京啤酒:大单品突破与战略资源聚焦
燕京啤酒曾一度被认为“老化”,市场份额逐年下滑。然而通过精准的战略解码,燕京将资源集中在“燕京U8”这一大单品上,形成“全国重点推、终端重点铺”的战略。
2025年上半年,燕京U8销量持续强劲增长,成为营收与利润改善的最大贡献者——公司销量同比增长2.03%,营业收入增长6.37%,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45.45%。
这一成功的战略解码背后,是燕京啤酒三重逻辑的叠加:通过单品规模化摊薄成本,通过场景化切入年轻消费群体,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提升毛利率。
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深度解码与本地化执行
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突破,则是战略解码在国际化战略中的典范。面对欧盟的“反补贴”大棒,比亚迪没有选择退缩或绕行,而是正面破壁——在匈牙利建立整车厂,成为首个在欧盟本土设立整车厂的中国车企。
这一“本地化破壁”战略,不仅有效规避了关税壁垒,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与高校开展联合科研,使比亚迪从一个“外来者”转变为被当地社会接纳的“共建者”。
战略解码的深度更体现在供应链环节。为解决国际海运“一舱难求”的瓶颈,比亚迪斥巨资打造了8艘巨型汽车滚装船,自建船队,从根本上解决了运力瓶颈,牢牢掌握了全球供应链的自主权。
安徽建工:智能制造转型中的战略重构
安徽建工集团在2024年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将分散在各二级单位的钢结构业务进行专业化整合,组建智能制造集团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战略解码与执行,公司成功从传统的钢结构产品制造拓展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交通安全设施、船舶制造配套等高附加值领域。
这一战略重构的成效显著——企业新签合同额、产值及营收较上年同期均增长约200%,同时申报了大量专利,实现了从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变。